五月同样是收获的年华,虽然这个月仍然是在线上学习,但自己感觉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回顾五月,不想知识悄悄地从我笔尖滑走,所以通过自己的再次梳理来加深重要知识的印象。

一、组播与视频业务
(一)何以聚-组播的基本概念
1.组播的特点:三长四短
(1)三长:提高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轻服务器和CPU负荷);优化性能(减少冗余流量);分布式应用(使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2)四短:尽力而为;没有拥塞避免机制;报文重复;报文失序。
2.组播基于UDP协议传输。
(二)以和聚-组播的实现技术
1.组播IP地址:组播IP地址不会在网络上实际存在,它表示一系列接收者的集合,主机加入某个组播组即声明自己接收目的IP为这个组播地址的报文。
2.组播分发树:用来描述IP组播报文在网络中经过的路径。
(1)源树:源树(最短路径树SPT)的根是组播信息流的来源,由组播源到用户间的最短路径构成。占用内存较多O(S x G),但路径最优,延迟最小。
(2)共享树:共享树(RPT)以网络上某特定节点为公用根。在组播路由协议中,这个根被称为汇聚点(Rendezvous Point,RP),因此,共享树也可以称为RPT。占用内存较少O(G),路径不是最优的,引入额外的延迟。
3.组播数据转发和单播数据转发是相反的:单播数据转发关心数据报文要到哪里去;组播数据转发关心数据报文从哪里来。
4.IGMP协议:IGMP协议是主机跟路由器之间的控制协议,主机通过IGMP协议向组播路由器报告自己想加入的组。
5.PIM-SM: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属于稀疏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二、IT项目管理
(一)知识架构
1.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输出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而运营是通过开展持续的活动来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提供重复服务的一种组织职能。
2.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便达到项目要求。
3.项目的制约因素:质量、范围、时间、成本。
4.五大过程组: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收尾阶段。
5.项目收尾阶段:对外合同收尾,对内行政收尾。
6.项目团队包括:职能型、矩阵型、项目型。
(二)构建思维
1.VUCA时代:项目具有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特征。
2.思维构图:三个重新、人的管理、应对与拥抱、界面与跨界。
(三)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最重要的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2.项目经理的能力知识框架:个人能力、知识能力、执行能力。
三、综合化维护——IP数据场景化实操
(一)数据网络是干什么
1.网络的本质:数据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2.基础网络架构:CR:核心路由器;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OLT:光线路终端。
3.数据网络的发展:调制解调时代、FTTB+LAN时代、FTTH时代。
4.数据网络的本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光纤。
5.数据网络的架构:用户拨号—-BAS——CR—-163网络。
(二)数据网络干什么
1.数据网络干什么:网络扩容、大面积视频故障、企业组网、网络安全、滤网清洁。
(三)数据网络有什么
1.汇聚层的功能:给业务接入点提供一个用户业务数据的汇聚和分发处理功能,同时要实现对业务的服务等级的分类。
2.ME60设备功能:提供接入业务和增值业务。
3.设备指示灯:
- RUN:运行灯:绿色慢闪(0.5Hz)正常运行状态
- LINK/ACT:绿色闪烁,表示有数据收发
- ALM:红色常亮,单板故障
- ACT:主备用指示灯:常亮表示主用
- RESET:复位键:按下后复位单板
4.日常维护:为了保证系统散热和通风状况良好,避免防尘网被灰尘堵住,必须定期清洗防尘网。至少3个月清洗一次,机房防尘环境较差的清洗频率应更高,建议防尘网使用一年更换一次。
(四)典型故障
1.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事前分析、准备;事中定位和排障;事后确认和清洁现场。
2.排查方法:
- 核对机房环境是否正常,检查空调问题
- 核对设备风扇指示灯是否正常
- 核对设备风扇是否正常
- 带好静电手环,拔出滤网,清洁后,晾干在插回设备。
自己通过对已学习的知识的重新梳理,不仅加深了知识留在头脑中的印象,并且再次思考了一些疑惑的地方,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希望这次梳理的重要知识内容对同学们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