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我们上完了本月的最后一节课:综合化维护——IP数据场景化实操,这是本月的最后一节课,同时,也是本学期天翼优培生的最后一节课了,回顾这一个月,殷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组播与视频业务》,周晓燕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项目管理》,以及张攀老师,周瑾老师和张志梁老师联合给我们带来的《综合化维护——IP数据场景化实操》,都让我收获良多。
一、组播与视频业务——殷畅老师
殷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组播的相关知识点:
1.组播的特点:三长四短
三长:
提高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轻服务器和CPU负荷
优化性能:减少冗余流量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四短:
尽力而为
没有拥塞避免机制
报文重复
报文失序
2.IP组播组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
3.组播分发树:
①什么是组播分发树:用来描述IP组播报文在网络中经过的路径
②组播分发树的基本类型:
源树(最短路径树SPT)的根是组播信息流的来源,由组播源到用户间的最短路径构成,占用内存较多O(S x G),但路径最优,延迟最小。
共享树(RPT)以网络上某特定节点为公用根。在组播路由协议中,这个根被称为汇聚点( Rendezvous Point ,RP),因此,共享树也可以称为RPT,占用内存较少O(G),路径不是最优的,引入额外的延迟。
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
组播关心数据从哪里来,而单播关心数据去往哪里。
4.协议:
①IGMP协议: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协议,主机通过该协议向组播路由器报告自己想加入的组,路由器通过该协议查询网段上是否有特定组成员。
②PIN-SM协议:实现组播转发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并维护一棵单向共享树,共享树选择PIM中某一路由器作为公用根节点,称为汇聚点RP(Rendezvous Point)。组播数据通过RP沿共享树向接收者转发。PIM-SM过程:
邻居发现、DR选举、BSR(Bootstrap Router,自举路由器)选举、RP发现、RPT共享树生成、组播源注册、RPT向SPT切换 。
二、项目管理——周晓燕老师
周晓燕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1.项目:
①定义:为创造独特产品,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②特点: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
③角色:决策者、拉通者、整合者、执行者。
④生命周期:启动、规划、实行、监控、收尾。
2.项目管理:
①定义:运用知识、工具、技能完成项目要求。
②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干系人、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团队、人力、采购、沟通、风险。
③项目计划阶段任务:确定项目范围,制作工作分解结构WBS和WBS词典。
④项目团队类型:职能型、矩阵型、项目性。
⑤项目团队的周期:形成、震荡、规范、辉煌、解散。
⑥关系人管理内容:识别排序、促进监督、获利支持、动态维系。
⑦执行过程中的监控要点:高风险任务、里程碑、资源和费用、人员表现。
⑧监控方法:项目基准线、会议、观察、检查、跟踪行动计划、定期反馈。
3.项目制约因素:
①传统三角制约:范围、时间、成本、质量。
②新的六个制约: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资源。
4.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就是一个被组织上下所有人讨厌的人”。
①项目经理最重要的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②项目经理的能力知识框架:个人能力、知识能力、执行能力。
三、综合化维护——IP数据场景化实操——张攀、周瑾、张志梁老师
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知识点:
1.数据网络是什么?
①网络的本质:数据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②网络发展史:调制解调时代、FTTB+LAN时代、FTTH时代。
③基础网络架构:用户拨号–BAS–CR–163网络 。
2.数据网络干什么:扩容、处理大面积故障、企业组网、网络安全、过滤清洁。
3.数据网络有什么?
①网络层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②核心层设备:华为NE5000E。
③汇聚层设备:华为ME60和华为NE40。
④汇聚交换机设备:华为9306和中兴8980。
⑤指示灯:
RUN:绿色慢闪表示正常运行,快闪表示加载。
LINK/ACT:绿色快闪表示有数据收发,常亮表示连通。
ALM:红色常亮表示告警,有故障,熄灭表示正常。
ACT:常亮表示主用,熄灭表示备用。
Reset:复位键
4.典型故障
①故障处理基本思路:
事前:分析、准备。
事中:定位、排障。
事后:回单、清洁现场。
以上便是我对五月份所学知识的总结,在结束了这学期的课程后,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共同考出好成绩!加油!